一、院地共建研究所
1、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筹建,位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内。作为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苏州纳米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学前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工作,同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价值链,发挥国家研究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苏州纳米所在学科方向布局上坚持“应用需求牵引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支撑应用领域”的原则,主要围绕能源、环境、信息、生命与医学四大领域开展研发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器件及相关材料、纳米生物技术与纳米医学、纳米仿生技术和纳米安全技术。
苏州纳米所的目标是通过15年的努力,建设:常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平台;最终建设成为在纳米技术和纳米仿生领域特色鲜明,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所。
网址:www.sinano.ac.cn
2、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坐落在苏州高新区内。2008年4月,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协议书》。2008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委托素有“中国光学摇篮”美誉的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苏州医工所的筹建和管理运行。
苏州医工所主要研究领域为医疗仪器、医用材料、生物试剂,研究方向有激光医学、生物医学测量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电子学、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医学试剂等。
苏州医工所将面向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需求,加强自主创新研究,加强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交叉集成,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高级人才,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研发、产业化和人才培训基地,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址:http://www.sibet.ac.cn/
二、院市共建平台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1、中科院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2006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与泰州人民政府签署“中国科学院、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泰州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协议书”,宣告中科院泰州中心的诞生。中科院泰州中心是组织和协调中国科学院与泰州市科技合作的非法人机构。中心的宗旨是: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技成果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结合泰州市区优秀产业和成熟的市场条件,构建转化平台,探索有效模式,以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领域,加快中国科学院属有关单位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促进泰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泰州中心发展的目标是:以项目合作带动中心建设,以中心建设促进院地合作,到2010年吸引10家左右的中科院属有关单位在中心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建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将中心建设成产学研合作典范、高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网址:http://www.tzsti.ac.cn/
2、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2006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与扬州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国科学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中科院常州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扬州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到2010年中心将吸引10家左右的中科院系统单位前来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并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届时,“扬州中心”将建设成为扬州市重要的高新技术创新和转化基地,中科院技术成果在扬州展示的主要窗口,工作联络的重要枢纽和技术转化推广基地,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科技成果研发、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3、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2006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与常州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中科院常州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科院常州中心遵照路甬祥院长提出的“建设平台、育聚人才、优选项目、创新体制”的指示,发挥中科院和常州市双方优势,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研发,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思路,中科院常州中心将建设成为一个技术转移、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和规模产业化基地,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网址:http://www.czcas.cn/
4、中科院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2009年,中国科学院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以下简称中科院南京中心)。2010年1月23日中科院南京中心在宁正式设立和并启动运行。中科院南京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市双方优势,结合南京市产业发展特点和科技需求,以技术转移和项目合作为基础,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有关单位和南京市有关企业紧密合作为纽带,构建面向南京市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重点引进中国科学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和成果与南京市企业对接或就地转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化开发、系统集成或二次研发,开展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或共性技术攻关,加快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南京市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南京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南京,服务江苏,辐射全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重要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载体。中科院南京中心重点围绕App、微电子、通讯、电力自动化、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以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主攻方向,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与南京市企业进行联合攻关,组织协调院属研究所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合作,为多学科的技术集成、终端产品的开发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南京市产业、企业竞争力。
网址:http://www.njcas.cn/
5、中科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2010年12月19日,由院地双方共建的中科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成立。苏州育成中心的成立,将实现中科院在苏州“共建研究所—院级育成中心—所级转化机构”三个层级的整体合作布局,将中科院技术成果、人才优势与苏州产业、政策优势相结合,推动院地合作从以往的技术和项目层面的合作上升为技术与成果、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的转移转化,从单项、短期的合作上升为系统、全面的战略合作。中心将通过3-5年的努力,孵化1-2家上市企业,引进和培育20个以上重大产业技术项目,培养20家高成长性和示范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2个关键领域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国内最优秀的育成中心之一。
三、院地共建以研发引导孵化型平台
1、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2009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三方协议。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批复成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物联网中心)作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的建设载体。2010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批复成立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在物联网领域的总体单位,负责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的建设。物联网中心积极发挥中国科学院资源导入及学科优势,结合江苏、无锡地方新兴战略产业特点,秉承“科学唯实,开拓创新,笃信致远”发展理念,致力于建成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育中心、集成创新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物联网中心已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物联网专业研发机构和中国科学院最大规模的院地合作平台。
网址:http://www.ciotc.org/
2、中科院能源动力中心
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连云港市共建的院、省级研究中心。中心面向国家能源动力发展重大需求和国际能源动力科技前沿,围绕能源科技创新战略、先进能源系统及动力循环、燃料清洁转化、先进燃气轮机、能源动力装备与工艺、节能环保、分布式及农村能源、碳捕集及封存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建成并运行能源动力科技基础设施,造就一支优秀的能源动力研发队伍,探索建立适合我国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突破关键技术,集成相关研发优势,形成解决方案,开发应用案例,促进产业发展。中心将逐步建成为中国先进能源的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工业化示范中心、集聚中科院技术人才的平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的基地。中心以研建先进煤气化、净化和煤制气燃气轮机燃烧室试验研究装置为先导,相继建设内在碳捕集气化、多固体循环热解气化、煤直接制代用天然气气化、高效高负荷宽裕度压气机、高温透平、碳捕集封存、先进能源动力循环、生物质炭联产清洁能源等试验研究装置和系统,最终建成我国清洁煤能源动力系统科技基础设施。围绕重点研发任务,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常识创新工程、企业、国际合作在内的各类重要科研和试验示范项目,与国内煤炭、电力、化工、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的几十家企业进行联合研发、试验示范,与美国能源基金会、美国布莱蒙基金会、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西弗尼吉亚大学、肯塔基大学、哈佛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塔夫茨大学、全球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美国能源咨询企业等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2010年,中心成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先进清洁煤技术(包括碳捕集和封存)项目中方联盟单位。
3、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
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简称“江苏中科智能院”)是2013年10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省属科研机构。江苏中科智能院和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简称“常州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江苏中科智能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投入多元、资源开放、人员流动、成果激励的体制和机制。围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资源,着力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常识产权,使江苏中科智能院成为该领域产业源头技术与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成为产业公共技术支撑与服务的重要平台,成为高端人才培养与集聚的高地,成为中国科学院装备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
网址:http://www.istar.ac.cn/
四、研究所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共建的部分平台(仅列出获批地方事业法人的单位)
序号 | 共建机构名称 | 中科院所 | 共建单位 |
1 |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 |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 |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2 | 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 | 中科院微系统所 | 玄武区政府 |
3 | 南京城市云计算中心 | 中科院计算技术所 | 江宁开发区 |
4 | 南京未来网络产业创新中心 | 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刘韵洁院士 | 江宁开发区 |
5 | 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和认证中心华东分中心 | 中科院电工所 | 惠山经济开发区 |
6 | 中科院电工所无锡分所 | 中科院电工所 | 惠山区政府 |
7 | 无锡中科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 中科院自动化所 | 惠山区堰桥街道办事处 |
8 | 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所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常州科教城 |
9 | 常州数控技术所 |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所 | 常州科教城 |
10 | 常州化学所 |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 | 常州科教城 |
11 | 常州光电技术所 |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 常州科教城 |
12 | 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 常州天宁区政府 |
13 | 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 | 中科院自动化所 | 常州市政府 |
1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苏州市政府 |
15 | 中科院物理所苏州技术研究院 | 中科院物理所 |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
16 | 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中科院计算技术所 | 太仓市政府 |
17 | 太仓光电技术所 |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 | 太仓市政府 |
18 | 中科院微电子所昆山分所 | 中科院微电子所 | 昆山市政府 |
19 | 南通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 中科院海洋所 | 南通市政府 |
20 | 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 | 南通市政府 |
21 | 中科院合肥先进制造技术所楚州精密机械研发中心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所 | 淮安市政府 |
22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淮安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 | 淮安市政府 |
23 |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淮安研究中心 |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 | 淮安市政府 |
24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 | 淮安市政府 |
25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金湖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 淮安市政府 |
26 | 中科院过程所盐城中心 | 中科院过程所 | 盐城环保产业园 |
27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新材料研发中心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 | 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
28 | 中科院必威体育权威官网-必威体育官网备用亚洲-首页东台滩涂研究院 | 中科院必威体育权威官网-必威体育官网备用亚洲-首页 | 东台市政府 |
29 |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扬州肥料工程技术中心 |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0 | 扬州中科院能源与材料研究院 | 中科院扬州中心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1 |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扬州太阳能材料研发中心 |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2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扬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3 | 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 | 济南铸锻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4 |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扬州碳纤维工程技术中心 |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5 | 中科院半导体所扬州技术转移和研发中心 | 中科院半导体所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6 |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所扬州汽车传感器工程技术所 |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所 |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 |
37 | 泰州市蛋白质工程研究院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泰州医药园区管委会 |